植物研究

草间弥生绘画潜意识与圆点植物 

来源:植物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1 引言

草间弥生是日本当代艺术家,2016年度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100位影响力人物之一。她在美国从事当代艺术16年,以偏执、偶发艺术为媒介,排斥潜意识中的恐惧记忆与传统模式。1973年回到日本后,她以抒发爱为主旨,塑造一系列平和、唯美的艺术作品。其中以《花》、《南瓜》等系列植物题材体现出她热爱生活的创造力。草间弥生通过潜意识记忆的辅助与补偿,从环境差异中获得清晰自觉的艺术思维认知,潜意识在她的艺术创作之中激发着丰富的想象力。

2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

草间弥生对潜意识控制与运用是将植物绘画创作发展为艺术形态表象。她的植物绘画特征从具象转化为抽象,童趣、唯美。其创作手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1)草间弥生用平铺直述的艺术方式记录脑海中的点,以还原陈述潜意识形态;2)她以主观意愿夸张植物造型、用色彩高纯度对比作为植物主题绘画表现形式;3)她将植物拟人化表现来处理脉络网格与圆点之间的关联,体现愉悦潜意识的转化。在草间弥生植物主题创作中,艺术创作与潜意识从陌生走向激烈,作品最后呈现出羁绊的和谐。这些植物主题的潜意识创作推动着草间弥生的艺术历程。

潜意识创作是运用未被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记忆、经历、体验形成的艺术创作形式。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由集体潜意识与个人潜意识两部分组成。“集体潜意识是个体潜意识的更深层次, 是生物进化过程中, 社会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在整个生物群心里上的积淀。”[1]草间弥生集体潜意识是受日本自然环境和文化熏陶而形成的日本人共有潜意识。她的个人潜意识是她历经后天社会生活、学习、疾病所形成的,其中她在日本童年记忆与美国经历所形成的个人潜意识是作用于她绘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草间弥生集体潜意识引导她将植物作为艺术主题,个人潜意识促使她运用圆点、强烈的色彩、简洁明快的造型作为其绘画主体表现形式。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具有延续性与动态性。植物主题绘画被创作于她艺术生涯各个阶段,圆点、脉络遍布在她所有艺术领域。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艺术技法一直是她绘画作品的突出特征,彰显个性。在不同心理环境下,她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传递出鲜明的动态情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观赏体验。草间弥生植物绘画创作源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甚至她自身的精神性疾病,还有她不甘于现状追求自由的性格。这一切错综复杂的背景,构成其丰富潜意识观念,在她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草间弥生潜意识记忆也为她的创作提供灵感。她在创作艺术中持续建立、积累潜意识碎片,主观认识也不断更进,促进其艺术思想有序发展。在潜意识与主观认识的结合中,她具体以自我意志表达为核心,以写意、抽象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她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

3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溯源

3.1 日本

民族文化与家族环境对草间弥生潜意识形成具有很大作用。1948年,她在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学习绘画基础知识。由于童年生活环境近邻苗圃,其绘画主题形态多是植物,枝繁叶茂、百花丛生。草间弥生意识形态思想与植物关系微妙,当她沉浸于植物世界时,花朵形象有时会变成面目狰狞的人脸,追着她跑。在民族文化与家族环境的交织中,植物承载着草间弥生最愉悦与最痛苦的潜意识记忆。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显现出日本民族文化与东方艺术精髓的融会贯通。东方传统美学探求事物本质,不注重光影、体积与纵深表现。草间弥生圆点植物绘画结合西方点彩派图像语言,强化装饰性。作品整体造型优美,图案抽象,色彩明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她在美国的绘画是潜伏于脑海中对自然、植物形象、日本文化、东方艺术的潜意识记忆,经开放自由艺术思想潮流冲突而创作完成的。她将自己看到隔着一层网的圆点世界与植物相结合,将潜意识记忆与恐惧主观体验相融合,这是她畏惧童年记忆的表现。她将自己害怕的东西置于绘画之中,希望恐惧会消失。东方传统美学寄情于物、物我结合的创作形式是草间弥生植物绘画创作表现手法的潜意识记忆。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也受日本浮世绘①影响。浮世绘以享乐为美学核心,反映人们现实的需求。它夸张的表现方式、抽象的装饰性图案、鲜明的色彩等根植于草间弥生创作潜意识中,为她植物绘画主题里造型的夸张,色彩的强烈对比埋下伏笔。浮世绘渴望突破等级界限的艺术思想与她奋力冲出传统艺术枷锁的创作思想相契合。这是草间弥生积极采用冷暖色彩对比表达情感中焦躁与动荡的潜意识动机。

上一篇:《人与自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