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道路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整合研究 

来源:植物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1 雨水利用设施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要素的整合

1.1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要素

(1)构成要素。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要素组成:自然要素包括道路线形、自然气象条件、自然环境景观等;人工景观要素包括道路路面、铺装、景观小品、建筑、服务设施等。

(2)控制要素。景观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景观特性的确定、道路绿地空间形态、周边建筑形态、尺度、景观轮廓线、质感、色彩等方面。

(3)文化要素。城市道路绿地的文化景观能够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传承城市文化历史,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道路环境的丰富和发展。

1.2 雨水设施与景观要素的结合

(1)地形。道路雨水利用设施大都为下凹式界面,除透水铺装外,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等都需要经过土方开挖来完成雨水设施的整合。在道路绿地中,滞留渗透设施和转输设施深度稍浅,可以结合开挖土方就近塑造微地形。地形与植物结合能够围合空间,引导路线,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和空间感受。结合道路、广场等进行整体架构能够较好的塑造场地空间形态,划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

图1 购物街

(2)建筑与构筑物。道路与周边的建筑物关系密切,绿地作为联系道路与建筑的过渡区域,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铺装的材质、肌理和绿地植物的颜色、质感都可以对街道的环境产生影响。道路需保证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设计生态树池和优质下沉式绿地等雨水设施。设计时应考虑周边建筑性质与空间环境,选择能够带来明亮、朴素、整齐等不同感受的材质及植物。如图1所示。

(3)铺装。透水铺装类型多样,包括透水砖、砾石、透水沥青或利用铺装缝隙透水的石材等,单一铺装材料的使用或不同材质的材料混合使用,铺装材质颜色、材质、肌理的对比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突出特定的主题。

2 雨水利用设施自身的景观化

2.1 质感及色彩

质感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是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结合,质感与人感受事物的距离关系密切,人对材质的感觉会随着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质感能够影响道路的景观效果,影响人们对道路的感受,色彩作为道路情感的载体,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能够影响人的心理。

(1)植物质感与色彩。植物的质感包括植物形态、质感、颜色、季相变化都能提升道路景观风貌,给行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可依据周边环境选择性种植植物,注重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的质感对比;植物色彩方面以绿色为主,搭配不同季节开花、色彩各异的植物。丰富植物的层次,提升视觉效果。

(2)铺装质感与色彩。铺装的塑造可以通过不同材质的质感、颜色对比,以及相同材质拼接的大小、形式的不同来实现。道路色彩一般以灰色为主,表现出自然、朴实的色彩。

(3)材质的组合。透水铺装与植物的结合有不同的形式,生命形式和无生命形式的组合能够产生一种对比;规则的铺装形式与自由生长的植物能够产生第二种对比;植物颜色的四季变化与铺装色彩的恒定能够产生第三种对比。三种对比产生的效果能够极大增加景观空间的丰富度,增强视觉效果。

3 不同雨水利用设施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3.1 滞留渗透设施植物设计

(1)生态树池。生态树池内植物的选择需考虑以下几点:植物需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并能够承受周期性的雨水淹没;应优先考虑须根系、慢生植物,避免对树池雨水设施的影响;尤其对乔木进行设计时要优先保障车辆、行人的交通安全;旱季适当灌溉植物,以维持其基本生存。(2)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内的植物可分为乔灌木植物和地被植物两部分。乔灌木多结合行道树设计,需考虑植物的耐涝、耐旱及抗污染能力。因为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多布置在分车带及路侧绿地,与人们的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植物需要具备美观、生态功能,植物群落需稳定、自然。地被植物是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景观的视觉效果和雨水设施功能的发挥,在植物的选取上,还需要考虑污染物质对植物的影响。

3.2 植草沟植物设计

植草沟是道路绿地中的转输设施,在植物种植方面,植物应具有一定的耐旱、耐涝能力;并且抗污染能力强,具备应对降雨径流污染较高的情况;由于植草沟内的植物受雨水冲刷较强,所以需要植物生长缓慢,根系较发达,抗雨水冲刷能力强。

上一篇:公路路基防护与加固方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