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用建筑诠释生命语言 | 国家药用植物园 

来源:植物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7

作者:张书谦,翟光明,王 秀,王 记(北京航天华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

本草药用植物展览温室是在有限的空间中缩微展示一定的主题。因此,在该类型温室设计中,如何科学、经济地利用温室内部空间,并创造适合本草药用植物生产的室内环境十分重要。笔者参与了国家药用植物园展览温室的设计,以其为例,将本草药用植物展览温室的设计要点与读者分享,以期为今后展览温室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温室项目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始建于 1955年,现占地面积 19.52 hm2,引种保存和迁地保护药用植物 1200余种。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自2011年始,启动了园区改扩建工程,对现有园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和分期施工建设。并计划于 2014年启动生态温室保育中心扩建工程,旨在全面提升园区品味、进一步深化科学内涵、凸显自身特色,用 3~5年时间努力建设成世界级精品药用植物园。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五环外,药用植物园北园湖区东侧,项目依山靠水,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气候条件

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644mm。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温和,年平均气温 10~12℃。处在 15~30℃舒适温度的时数约为 3600 h,大于 30℃的炎热天气较多,日温差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50%~60%。北京属太阳能资源中等区,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 469~569 kJ/cm2,全年可利用的日照时数为 2287 h,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4.7%。对发展和利用太阳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设计理念

遵循“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景观展览温室是集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是满足科研、休闲和植物生长需要的多因子有机平衡的空间环境,生态、绿色、节能是设计优先遵循的准则和理念,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都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建筑文化与实用性并举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对中医中药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药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是促进中国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该本草药用植物温室的设计需把握历史文化的脉搏,通过建筑的语言表达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不追求“新奇特”,不搞“高大上”,注重功能布局与环境调控的实用性和可实现性,力争“好看”,更要“好用”。

设计方案

温室的设计与建造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旅游景观学科和相应的环境调控等工程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为此,北京航天华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华阳”)组建了跨部门、跨专业的设计团队,制定了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新理念、新形态、新模式的设计思路和架构,特点和成果如下。

建筑平面与布局

古人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儒家的哲学,中医中药孕育着丰富的古典哲学和思想,讲的就是阴阳、相生相克,圆形出现在很多古典建筑中,也是“中和”最好的体现。温室建筑平面基本形状采用的就是圆形,但是借鉴的只是“圆形”的元素,结合周围环境、自然条件、温室的功能分区,大胆地采用了同心的、半径不等的扇形圆环平面布局,建筑的中心为室外的水生植物景观池,与西侧的园区湖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看,该景观水池可以收集温室屋面的雨水,回收加以利用。也可以通过局部的水体,调节温室中心的微气候。如果站在入口广场上环顾这座温室,会更加突出水泽万物的灵气。

温室建筑面积4488 m2,总高度 12.3 m,最大跨度 27m。水生植物景观池直径26 m。温室的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园区现有的道路、建筑、地形地貌,西侧为主入口,设有入口广场;入口广场西侧为园区湖泊,南侧为原有建筑。温室中心设有水生植物景观池。按照使用种植要求、参观游览、消防疏散的要求,分别设置次入口和应急疏散口,布局合理紧凑(图1~4)。

图1 温室建筑的文化符号

图2 温室建筑的平面布局

图3 温室建筑鸟瞰图

图4 温室内部功能分区

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温室的栽培种植功能,温室内部区域划分为入口景观区、寒带植物区、蕨类植物区、沙漠植物区、销售展示区、办公试验区等。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最大限度利用温室内宝贵的栽培种植面积,设计人员将销售展示区与办公试验区层叠放置在寒带植物区的东北侧,销售展示区在下,试验办公区在上,充分利用温室的高度空间,增加种植面积的利用率。冬季还可以增加北侧外墙的保温性能,减少温室外墙的热量散失。

上一篇:科学家解开地球最毒植物刺痛之谜:新神经毒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