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诗即《诗经》(以下简称《诗》),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极高。人们常说,文学是社会的一面明镜。其实,文学也是自然的一面明镜。孔子就曾强调过《诗》对认知自然事物的价值:“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意识到《诗》是掌握自然知识,“百科全书”一般的存在。另外在历史研究方面,研读《诗》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先民们的思想感情、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
一、《诗》中的植物
《诗》共305篇,其中有135篇提及植物,可见古代先民与自然接触之密切,生活始终依附于自然。两千多年前,植物自由生长,大自然最美好的给予为先民提供吃食、纺织、治病等资源,先民对此充满尊重和敬畏,大自然成为他们现实生活的依赖与精神寄托,提升了幸福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一种极致。反观现在,各处冰冷的钢筋,城市中的人很少可以接触到柔软的大自然,五谷不分、六草不认是以为常,更不用说植物的文化内涵。我们不能遗忘文明的根基,不能忘记自然之母。读《诗》,识草木,可“思无邪”,可致远,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文化内涵,对每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是重要课题。
最早留意并研究《诗》中植物的应当是为其作注解的毛亨。他的《诗经故训传》几乎对《诗》中所有提及植物都透彻研究并加以注解,对后世影响颇深。近代有台湾学者潘富俊和植物摄影专家吕胜由合作的《诗经植物图鉴》,文字浅显易懂却十分专业,让读者感受到古人与今人跨越千年的连接与沟通。从中既可学习到古籍中的草木,又能学习现今身边草木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诗经植物中,代表喜庆和高洁类内涵的植物较多,本文在对诗经中的植物进行细致研究后,提取部分代表性的植物对其文化内涵解读。
二、部分《诗经》植物的文化内涵
(一)喜庆类植物
1.桃
《诗》中有四处提到了“桃”。《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桃花盛开之时,灼地人睁不开眼。全诗三章分别对桃花、桃果和桃叶描写,再通过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的喜气景象。“灼灼”的桃花来比喻新娘的美好容貌,对新婚女子夸赞;第二章累累果实结在树上,对新人婚后的祝福;第三章树叶繁茂,对新娘家庭兴旺发达的祝愿。新娘不仅要“灼灼其华”,更是要“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全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无限向往。
《召南?何彼秾矣》中“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诗中所描述的“王姬”,即周王之女。她的美貌那样的秾丽绚烂,好似桃花李花的娇艳,和“灼灼其华”近似,赞美女子的容貌艳如桃花,可见桃花在古代的美丽象征。
《魏风?园有桃》中“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诗人有感于桃、棘的果实可以供人食用且味道鲜美,实现自身价值,然而诗人自感是无用之人,空有一颗为国家担忧的心,却得不到施展,由此引发出的愤懑。
《大雅?抑》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来组成了成语“投桃报李”,表达了知恩图报、礼尚往来的意思。
通过各篇诗歌的描述,可见桃树在古代时候已被当做庭院树种植了,花朵供欣赏,果实亦被食用。桃花的美好意境从《诗经》时代一直延续到汉唐时代,自宋代以后,其形象有所改变。此时文人眼中,桃艳俗,比不上梅花、荷花清高。桃花已是负面字辞。大概是桃花的美太招摇,招摇的引人嫉妒罢。到了清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就是葬的桃花,又为桃花蒙上一层凄凉。现在桃树多栽植于平原及丘陵地区,已是很普遍的欣赏树种,也是我国重要果树之一。
2.勺药
《诗》中有一处提到“勺药”。《郑风?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勺药今名芍药。诗中描述溱水洧水周围男女嬉闹的场景,热闹过后男女互赠芍药以表情长。自古被称为爱情之花的芍药,在这个画面中也是男女憧憬美好生活的象征。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芍药更是常见于各大名园中。
(二)高洁类植物
1.荷
《诗》中有两处提到“荷”。《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以及下文“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荷”和“菡萏”都是指的同种植物。诗人看到池塘中的荷花等美物,联想自己的心上人,夜不能寐。一说诗中用“蒲”比喻男子,用“荷”比喻女子。蒲和荷一起待在池边,诗人与心上人却无法相见,抒发诗人难耐的思愁。《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上有茂盛的唐棣树,池中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一样的美男子,却见到你这个狂妄的人。诗人描述女子在与情人约会时,打情骂俏的景象。诗中以扶苏、荷华等美好事物做比兴,烘托全诗意境。
上一篇:《诗经》中的植物漫谈
下一篇:没有了